怎么样做城市反伏击作战?美军治安战例也有可供参考的经验教训
来源:ca8888 发布时间:2025-01-08 08:39:21在伊拉克战场上,交通补给线始终是美军最为关键的薄弱环节,可谓是其作战体系的“阿喀琉斯之踵”。美军后方勤务始终承受开辟交通补给线并维护其安全的巨大压力。
另一方面,伊拉克的反美武装也认识到,袭扰补给线、伏击运输车队可重创美军军心士气。因此,交通补给线成为反美武装设伏的主要地段,运输车队成为可供打击的首选目标。
战场教训让美军深刻认识到交通补给线和运输车队的重要性和脆弱性,从2005年初开始,美军一般派武装军车护送运输车队,并采取军民车辆混合编组。
随着美军警戒日趋严密、反伏击经验日渐丰富,反美武装也不断调整战术,扩大袭击范围,以7~10人为一个作战小组,采取小群多路、隐蔽设伏、快打快撤等方式发动袭击,尽可能多地制造伤亡,而后迅速乘车撤离。
由于精细筹划、严密组织、密切协同,反美武装频频得手,渐渐不满足于小规模伏击战斗,开始策划更大规模的伏击,以谋取更大的胜利。
反美武装精心选择在美军必经之路(6号公路)周边选择有利地形隐蔽设伏。6号公路位于巴格达东南41.8千米处,是一条南北走向4车道公路,是美军从巴格达向南部各地输送人员和物资的关键通道。
公路周边地形相对开阔,西侧有一条东西走向的便道与公路垂直相交。便道南侧排列着一些树木,分布着一些低矮的两层建筑。便道北侧地形相对平坦,有一排树林平行排列,延伸至距公路几十米远的地方。
树林末端与护道相连,护道另一侧是一条与公路平行的壕沟。公路西侧的树木、护道、壕沟和房屋利于隐蔽潜伏,是理想伏击场所。
3月20日当天,两支从南、北相向行驶的车队经由6号公路执行运输任务。为防范伏击,美军每次执行运输任务前都精心准备、精细筹划。
其中,由南向北行驶的车队共32辆车,军民车辆混合编组,第1075运输连7辆军用卡车嵌入22辆民用牵引式挂车。第518武装卡车连3辆“悍马”负责警戒护卫,车上装备M2重机枪,编为1、2、3号调控车,分别位于车队的前、中、后部。车队指挥官是杰佛瑞·乌尔上士,乘车紧跟在1号调控车后面。
由北向南行驶的车队包括30辆民用牵引式挂车、1辆陆军和空军联合服务公司大巴车和2辆“福特”牌运动型越野车,由第623野战炮兵团1营B连3辆“悍马”护送,编号分别为“种马”33A、33B和33C。
车队途经地域由第617宪兵连负责安全警戒,该连各班、排分区警戒、分段严控,采取接力式护送,确保车队经过地区的安全警卫无缝衔接。
伏击发生当日,在伏击路段执勤的是宪兵连4排2班,共10名男女军人,分乘3辆“悍马”,编号为“乌鸦”42A、42B和42C。
班长蒂莫西·内因上士与2名士兵乘坐第1辆车,配备M2重机枪。第2辆车搭载3名士兵,配备Mk19榴弹发射器和M240B机枪,车长是利·安·赫斯特中士(女)。第3辆车搭载4名士兵,其中1名医护兵,配备M2重机枪。
3月20日是基督教的棕树节,天气晴好。临近中午,当向南和向北相向行驶的两支美军运输车队即将在6号公路会合之际,突然遭到火箭弹袭击,随后反美武装从各个方向朝车队猛烈开火。
南向行驶车队的陆——空军联合服务公司大巴车被简易爆炸装置炸毁,队首的“种马”33A一边开火还击、一边加速行驶,试图引导车队离开伏击区。
但到达伊军检查站时才发现后面只跟着一辆车,随即用车载电台与班长取得联系,得知车队仍深陷伏击区,随即根据班长指令折返救援。
袭击起步,南向行驶车队前部的一辆牵引式挂车被击中无法移动,后面车辆随即停下,司机纷纷下车逃走,跑到车辆左侧(公路东侧)躲避。
位于车队中部的“种马”33B主动前出,向车队前部“种马”33A的位置靠拢,沿途遭到猛烈打击,到达车队前部发现大巴车和两辆越野车已经全部被毁。车队后部的“种马”33C也遭到打击,随即开火反击,待敌人火力减弱后从反道向车队前部开进。
向北行驶车队也被迫停止前进,与敌人激战。车队指挥官杰佛瑞·乌尔在1号调控车后面的军用卡车上指挥战斗、控制车队行动。
这时南向行驶车队的一辆越野车失控,突然越过公路中线与一辆民用车相撞,造成北向行驶的道路堵塞。混乱中,指挥官乌尔无法辨认越野车是敌是友,因担心敌人突袭,立刻下令将车拖走。
路障清除后,乌尔乘车加速驶离伏击区,却发现竟没有一辆车跟上来。此时,车队中民用挂车司机已经纷纷弃车,躲到轮胎后或路边壕沟里,车队滞留在伏击区无法移动。
乌尔只可以通过电台监听战况,得知出现伤亡的消息后立即在距伏击区1.6千米处建立伤员收容点,做好救治伤员准备。
危急时刻,2号调控车主动前出,一边向车队前部机动、一边向敌人射击,试图以此吸引敌人火力、保护车队安全。2号调控车立刻成为反美武装重点打击目标,驾驶员腹部中弹,车载M2重机枪关键时刻卡壳,形势异常严峻。
车队的第2辆军用卡车也中弹,车内士兵负伤后继续顽强战斗,为其他车辆重新发动赢得了时间。在军车火力掩护下,少数挂车越过1号调控车驶向伤员收容点,大部分车辆仍滞留不动。
截至此刻,南向和北向行驶的两个车队都遭到猛烈打击、深陷伏击区,通信失联、车队失控、行动失调,陷入混乱。反美武装掌控了战场主动权。
战斗打响时,宪兵连4排2班的3辆“悍马”,距南向行驶车队200多米。该班得知战况后,班长下令按照战前预案和演练采取行动,带领全班沿便道直插伏击圈中心,立刻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猛烈打击。
班长所乘“悍马”受损严重,敌人的7辆汽车和近30名武装分子围拢过来,形势危急。班长立刻呼叫近距离空中支援。
与此同时,第2辆“悍马”的机枪手集中火力掩护班长内因、第1辆“悍马”驾驶员莫里斯和第2辆“悍马”车车长赫斯特下车,三人沿道路东侧护道建立阻击阵地。
第3辆“悍马”并没有跟上前面两辆车。车长里韦拉发现大量敌人已经占领公路两侧壕沟,于是停止前进,令机枪手用M2重机枪进行火力掩护,自己带领驾驶员马克下士和医护兵麦克下士下车战斗,在“悍马”车一侧建立阻击阵地。
反美武装认识到若无法除掉这辆“悍马”,就无法继续向前进攻,于是集中火力实施猛烈打击。车长里韦拉、驾驶员和机枪手都身负重伤。
道路两侧聚集了大量反美武装分子。此时,前面两辆“悍马”车内的美军士兵仍陷入激战,并不了解第3辆车乘员已经负伤。
第2辆“悍马”驾驶员普伦下士(女)通过车载电台最先发现情况,但激战中无法听清医护兵麦克讲话。于是,她沿公路目视观察,看到里韦拉身受重伤、趴在地上。
此时,麦克终于通过电台向普伦讲清了3人受伤的详情。普伦一边向班长报告,一边驾车折返营救100米外第3辆“悍马”的伤员,机枪手为其提供火力掩护。
此时,反美武装已经占据便道南侧、宪兵班身后房屋的屋顶,居高临下向美军射击。班长内因命机枪手使用MK19榴弹发射器压制敌人火力点,但收效甚微。
于是机枪手库珀尔和医护兵麦克改用AT4火箭弹,一举将敌人消灭,但他们自身位置也因此暴露,遭到敌人包围。战场形势十分危急,班长甚至要销毁车载“蓝军跟踪系统”,以免落入敌手。
尽管宪兵班加入战斗并吸引了大量敌人,为车队重新开动赢得宝贵时间,但仍有四分之一的车辆深陷伏击区,民用挂车司机都躲进路边壕沟,不敢移动半步。运输兵们恳求甚至不得不强迫司机回到车里,发动车辆继续前进。
最终,北向行驶车队的全部车辆都重新开动。两支车队的战斗车辆逐渐在公路与便道的交会处会合。南向行驶车队的士兵通过车载电台得知宪兵班急需增援,位于车队后部的“种马”33C立刻前出救援。
车长瑞奇·伯克中士和司机下车,帮助普伦和麦克将马克转移至较安全位置。这时向北行驶车队的3号调控车也赶到,车长布朗帮助转移受伤的里韦拉。
班长哈蒙斯命令“种马”33A回到南面,建立医疗救护点,并将马克送往救护点。截至此时,宪兵2班班长内因已经多次呼叫空中支援,但飞机迟迟未到。
内因迅速分析战场态势,确定开阔地带的大多数明显目标已经被消灭,但敌人仍占据便道以北壕沟顽抗,必须实施进攻才能带领全班脱险,于是带领赫斯特和莫里斯交替掩护沿壕沟向公路跃进。
此时的战场形势开始向有利于美军的方向发展,两个车队的战斗人员以及宪兵班在公路与便道的交会处会合,集中火力消灭顽抗之敌,并迅速将伤员送往医疗救护点。宪兵连长林德纳也带领增援车辆赶到现场,组织救援、实施警戒。
此次战斗中,北向行驶的车队有几辆车损毁、多人受伤,但没有人员阵亡。南向行驶车队多辆车受损严重无法修复,3名民用车司机阵亡,7名士兵受伤。
战后美军清理战场,在便道以南的反美武装伏击阵地(包括两层建筑在内)只发现了一些弹壳,并未发现被击毙或受伤的敌人。
便道以北情况截然不同,敌人尸横遍野,很多尸体上都揣有手铐(准备绑架车队司机),共有24名武装分子被击毙,9人受伤(其中2人因伤重死亡)。此战是自2003 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军遭遇的最激烈伏击战。
在此次反伏击作战中,执行运输补给和警戒护卫任务的美军官兵战前精细筹划,战斗中根据战场形势变化灵活控制,展现出较强战场适应性、主动性和作战行动控制能力,但也存在行动失调、指挥失当和通信失联等战场失控问题。
首先,战前精细筹划。每次执行运输任务前,美军基于实战经验教训以及对补给线和运输车队重要性、脆弱性的清醒认识,每次行动前都精细筹划、精心设计,制订多套应急预案并反复演练。
在制订预案过程中,他们“穷尽”能想到的各种场景,并对技战术细节和具体动作做出详细规定,例如何时进攻、何时离开伏击区、何时下车、何时留在车内、谁提供火力掩护、如果车辆中弹如何处置等。
预案制订后,班长采取地图推演、白板推演与实地演练相结合的方式验证并完善预案,要求全班按照实际作战编组进行战前演练,要求每个人、每个动作都要精确到位,严禁任何人各行其是。
通过反复现地勘察,宪兵班每名士兵对作战地域的地形地物烂熟于心;通过反复进行实地演练,每名士兵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处置方法都形成本能反应。
其次,战斗中灵活控制。在战斗中美军根据城市作战形势瞬息万变的特点,采取授权委托式指挥,下放控制权限,赋予一线官兵行动自由和决策权,充分释放官兵的战场创造力、主动性和适应力。
一是当战场态势出现重大变化时,以临机控制为主。遭遇伏击后,一线指挥官针对突发情况迅速决策、果断处置,临机下达控制指令、调控车队行动,体现出较强的战场适应性和临机控制时效性。
激战中,车队指挥乌尔通过车载电台得知车队出现伤亡后果断采取一定的措施,在伏击区以外建立伤员收容点,预先做好接收、救治伤员的准备,为挽救伤员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当南向行驶车队的“种马”33A率先冲出伏击区到达检查站,发现后面仅跟着一辆车,立刻通过车载电台向班长申请行动指令。班长依据战场形势变化临机改变计划,令其迅速折返救援。
南向行驶车队通过车载电台得知宪兵班负伤急需支援,班长哈蒙斯临机调控全班行动,命车队后部的“种马”33C立刻前往救援,同时下令“种马”33A到南面安全地带建立医疗救护点,做好救治伤员的准备。
面对复杂混乱的战场形势,美军一线官兵充分的发挥主动性,大胆行动、自主协同。向北行驶车队遭到伏击后,2号调控车为保护车队主动前出吸引敌人火力。
正在附近巡逻的宪兵班得知车队遇袭后,没有等待上级命令而是立刻前往救援。主动深入伏击圈核心,直插敌人重心,同时展开多种行动:利用地形地物建立阻击阵地、最大限度发扬自身火力以及申请空中支援;在紧急状况下越级申请,直接向空中支援中心申请空中支援。
此外,救援途中宪兵班第3辆“悍马”发现公路两侧出现大量敌人,针对新的敌情威胁,车长果断下令停车,迅速带人下车建立阻击阵地,有效挫败敌人迂回侧击的企图,冒着巨大风险确保车队安全和道路畅通。
总之,在通信中断、指挥失联的情况下,警戒战斗车辆和宪兵班没有被动等待指令,而是依据平时演练中明确的参照物和目标点大胆行动、主动出击、动态调控,最终成功会合,形成火力优势,成为逆转战场态势的关键。
当然,美军作战行动中也出现行动失调、指挥失当、通信失联和保障失能等问题。
一是战前预测失误,低估对手实力。基于前几个月的作战经验,宪兵班预测敌人兵力一般为12~15人,绝对没预料到会遭遇至少50名敌人的伏击。
激战中,宪兵班长内因深感兵力严重不足,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普伦战后回忆:“如果内因知道会有那么多敌人,他会采取完全不同的行动。”
二是指挥失当。激战中指挥官所乘战车多次与其他车辆脱节、失去联系,没办法掌控车队行动,在战场形势失控、士兵不知所措的情况下未能及时纠偏和带领车队脱险。
在通信联络方面,属于保障部队的运输连和隶属国民警卫队的宪兵连配备的通信设施与作战部队差距较大,通信手段单一、系统功能不稳定、抗干扰能力差、地空协同链路不顺畅等问题,直接引发行动失控。
车载电台在城市作战中易受干扰、经常中断、极不稳定;通联时也存在杂音大、通话质量差等问题,极度影响战场态势感知、指令传达和分队协同。地空通联不畅,地面分队指挥官多次呼叫近距离空中支援都没有成功。
三是保障不力。承包商的民用挂车和司机是美军运输车队主体,但是美军在战前筹划中恰恰忽视了这支重要的运输保障力量,不进行充分动员,没有通过精确计算将其融入作战方案,没有在战前对其进行突发情况应急演练。
美军车队遭到伏击后,民用司机枪响即溃,就纷纷弃车逃离,行动几乎完全失控,民用运输车与军车脱节,致使车队陷入瘫痪,长时间滞留伏击区,加重了人员受伤或死亡和车辆损失。
此外,作为战车的主要火力的M2重机枪在关键时刻多次卡壳,无法“对敌人进行火力压制”“提供火力掩护”。M4卡宾枪作为单兵标配武器在战斗中暴露出杀伤力不足的问题,很难一枪毙敌。
宪兵班长内因回忆:“没有一个敌人是被M4一枪放倒的,绝大多数敌人被射中三到四枪才会倒下。”这加剧了官兵心理压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会说话的汤姆猫”遇冷,公司股票拍卖0人出价;全球累计下载量超160亿,收入下滑初代顶流有口难言
泰警方披露王星现状:状态正常,目前不允许探视 当事人自述过境后发现被骗,不敢反抗
妈妈帮宝宝脸上抹东西,宝宝以为是吃的一直张嘴舔,网友:忙活半天 一口没舔到
姑姑和小姨的争宠日常,把宝宝都给亲懵了,宝宝:这两个在干嘛,我也不敢动啊
希捷 LaCie 发布 Rugged SSD Pro5 便携 SSD:最高读取 6700 MB/s
1TB 卖 499 元,华为坤灵 eKitStor Xtreme 200E 固态硬盘开售
安克推出 25000 mAh 移动电源,内置双 USB-C 伸缩线 控制器